kamadev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政變
--Amien Wangsitalaja (b.1972 )

1

kamadev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


榮光煥獎金學者
--Ted Hughes, 羅浩原 譯

kamadev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[西班牙馬德里,一九五六年七月]
--Sylvia Plath, 羅浩原 譯

如果妳能看到現在的我該多好,
穿得少少、坐得高高、七層樓高

kamadev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[法國尼斯, 一九五六年一月七日]
--Sylvia Plath, 羅浩原 譯

前往旺斯——向陽的山丘上一座小巧、
未商業化、步調緩慢又平靜的小鎮。

kamadev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
「倘若我得知,在不經意的狀況下」
--Edna St. Vincent Millay, 羅浩原 譯

kamadev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詩文組第一名

以忠誠相待 (Pengabdian)
--Ifah [Arifatun Nikmah] (印尼籍)

請你把我當成是你的血液吧

kamadev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詩文組第一名

那麼久(Na mo chiu)
--BRENDA MAGBANUA (菲律賓籍)

坐在輪椅上,第一次映入眼簾的您

kamadev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詩文組第一名 First Prize

幸福車站 (Terminal Bahagia)
--Yunika Sari [Anik Krisnawati] (印尼籍)

我在思念的站牌

kamadev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
我的童年閱讀經驗是一整套安排好的,這倒不是說我父母給我規劃了什麼偉大的讀書計畫,而是我所有的兒童故事書,幾乎都是小琪姨婆和蔣二小姐的贈書。大約我國小三年級的時候,小琪姨婆,也就是我奶奶的小妹,將她二女兒的一箱兒童故事書全送給我。

 

說也奇怪,我父母是不給我買兒童故事書的,在我更小的時候,他們直接講故事給我聽。我爸爸講希臘神話的故事,我媽媽則唸三毛翻譯的《瑪法達》(Mafalda)漫畫給我聽。這是一種奇怪的組合,一方面我聽了一堆關於金羊毛、蛇髮女和宙斯變成公牛拐走歐羅巴的詭異故事;另一方面,我跑到阿根廷接受小市民和小孩子奇奇怪怪的陳情和訴苦——我很早就知道鎮暴噴水車的功用是澆灌民主幼苗!以及碰到討厭的親戚摸我的頭問:「你是誠實的孩子嗎?」的時候,可以反問他:「那你逃稅嗎?」

 

kamadev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




嚴肅的時刻

kamadev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〈「詩」人派對,納稅人請進-2008台北詩歌節,開始HIGH...〉

 

◎ 李昭陽


kamadev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讀了Slavoj Zizek 美國911事件後的批判論集《歡迎光臨真實荒漠》(Welcome to the Desert of the Real)中譯本,Zizek討論南斯拉夫內戰、以色列-巴勒斯坦的和戰,對照出許多問題。奇怪的是似乎沒有人像批判二戰前的日本那樣,用「以色列軍國主義」、「以色列軍閥」、或是「以色列帝國主義」這種名義來批判以色列,至少「西方」世界的學者沒有,就連Zizek也沒有這麼說。

但Zizek指出「以色列—表面上正代表西方自由的現代性—利用自己的族群、宗教認同將自己正當化;而巴勒斯坦人—被當成前現代『基本教義派』而受到責難—他們以世俗的公民權正當化自己的要求。」這使我聯想到「日本帝國」與「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」,只是巴勒斯坦連「殖民地」的地位都沒有。

Zizek書中這章的標題是"From Homo Sacer to the Neighbor","Neighbor"是指猶太—基督教中「愛你的鄰居」這一倫理命題;至於"Homo Sacer"中譯本翻成「裸命」,則是Zizek引用Giorgio Agamben的說法。簡單的說就是沒有法律上的「公民」身份,不是政治共同體的一部份,也就是規訓手段與/或人道救援亟欲施加的對向(我個人很想台譯為「羅漢腳與厝邊」)。

kamadev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描述波灣戰爭的電影「鍋蓋頭」(Jarhead)中,有一段描述伊拉克軍隊焚燒油田後的情景,美軍在遠處漫天大火、烏雲黑霧瀰漫、天降油漬黑雨的宛如地獄的地景中行軍,劇情中一位士官看著遠方油田噴發的火柱,宛如在欣賞某種奇異的美感似的說,這可不是隨便可以看得到的奇景。影片中的另一個插曲,則是一匹在戰場上迷途的白馬,全身沾滿了天上落下的黑色油漬,皮毛被灼傷、汗腺被阻塞,已奄奄一息活不成了,渾身發黑的白馬就這樣再滿是彈坑、焦屍的戰場上遊蕩著…

我看到這段影片時,心想這應該不是編劇導演幻想出的情節,大概是基於當時參戰士官兵的訪談與回憶拍出來的。人類常常因為被迫上戰場,而去一些和平時代根本不會去的地方,遇上意想不到的事情,或意想不到的大自然現象。戰場的殘酷、大規模的破壞與殺戮、生死一瞬間的壓力,都不能抹滅的人性之一,就是忽然被眼前景象的美感所吸引,而感受到一種奇特詩意。

最近在看一些日軍的戰爭回憶錄,其中之一是經歷過諾門罕慘敗的日本軍醫松本草平的回憶錄《諾門罕,日本第一次戰敗:一個原日本關東軍軍醫的戰爭回憶錄》(原名《茫漠の曠野ノモンハン》),書中敘述了敗退到烏茲爾湖時,忽然感受到的美景:

kamadev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Ali Basah Sentot Prawiradirdja   
 
申托特(Ali Basah Sentot Prawiradirdja)

220px-Diponegoro.jpg

kamadev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