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學弟:

恭喜你順利考上理想的高中,得知你喜歡英文科,我心裡很是高興,因為我想你對英美詩歌大概也充滿了好奇心,這樣你一無是處的學長,就可以秀一下以前在英語系習得的一鱗半爪,與你談談詩和英文,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,更希望你能感受到讀詩和英文的樂趣。 

但英美詩歌浩瀚無邊,一時還真不知從何談起。所以我還是先照本宣科,依賴Thomas R. Arp著名的詩歌教科書《音與義:詩歌概論》(Sound and Sense: An Introduction to Poetry),來起個頭好了。 

這本書介紹的第一首詩是丁尼生(Alfred, Lord Tennyson, 1809-1892)的〈鷹〉(The Eagle),我們就從這首詩開始吧!至於丁尼生是誰?生於何時、長於何地?你先不用追究,一首傑出的詩,是超越時空的藝術品,讓我們先欣賞詩的美麗,探尋詩的意義就好!當然,這首詩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很短:只有六行--

[The Eagle]
by Alfred, Lord Tennyson

He clasps the crag with crooked hands;
Close to the sun in lonely lands,
Ringed with the azure world, he stands.

The wrinkled sea beneath him crawls;
He watches from his mountain walls,
And like a thunderbolt he falls.

為了配合你目前的英文字彙能力,我將較難的單字標示出來,這樣你就容易閱讀原文了:

He clasps(v. 抓緊) the crag(n. 懸崖) with crooked(adj. 彎曲的) hands;
Close to(接近) the sun in lonely lands,
Ringed(被環繞著) with the azure(青色的) world, he stands.

The wrinkled(adj.長皺紋的) sea beneath(在下方的) him crawls(匍伏);
He watches from his mountain walls,
And like a thunderbolt(閃電) he falls.

那麼請你大聲朗讀一次吧!先不要管文字的意思,只單純地用唇舌牙齒朗誦、用耳朵聆聽,張口結舌地朗誦吧!感覺口水從嘴裡噴出來,感覺舌頭打結跟不上那些[k]、[s]、[r]、[l]討厭的發音與聲音的轉折,先不要管文字的意思,徹底感受一下這首詩的聲音與韻律吧!
你感覺到了吧!唸這首詩就像唱周杰倫的R&B,雖然會嘟嚕哆囉,連自起都聽不清楚到底在唸唱些什麼,但是感覺很好。用老師的話來說,就是這首詩的韻律和節奏準確工整,讀完令人有餘音繚繞之感。 

但讀詩不能只憑血氣之勇一口氣唸完就算了,也不能模模糊糊用一些抽象的形容詞來說明這首詩的好處。讀詩時要慷慨激昂、幽怨低迴,但也要頭腦清醒,能將詩分析拆解成零件,再重新組合起來,這樣才叫讀詩。那麼我們來分析一下,這首詩的音響效果。  

這首詩最為世人稱道的部分,是首句:He clasps the crag with crooked hands,當中連用三個[k]音的「頭韻」(即clasps、crag、crooked三字,字首押韻),並以三個[s]音加以襯托。用聲韻修辭的方式,將鷹銳利而彎曲的鉤爪、強勁有利的抓握、和險峻的峭壁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來。[k]音使人聯想到堅硬有力的東西,因為[k]音在語音系統中屬於「無聲閉鎖子音」(voiceless stop),發音位置接近口腔後方的咽喉(屬於「軟顎音」velar);發[k]音時必須迅速送氣並阻斷,故有爆破鏗鏘之感,其送氣位置又接近口腔深處,故又有雄渾低沉之感。 

因此,[k]音使人自然聯想到硬爪和硬石。而clasps、crag、crooked三字中,緊接著[k]音的都是所謂的「滑音」(liquid,包括[r]、[l])。[l]音是「邊音」(lateral),[r]音是「捲舌音」(rolled)。[l]音是將捲曲的舌頭向外伸展發音,[r]是將舌頭向內捲曲發音。因此,[l]、[r]皆自然令人聯想到捲曲之物。[k]音加上[l]、[r]音,則形成了鷹的鐵鉤彎爪,以及拳拳峭壁硬石的最佳意像。更絕的是,clasps、crag、crooked的語意正是「緊握」、「峭壁」和「彎曲」。正如上述的詩歌教科書名:《音與義》,在此處兩者合作無間。[註1] 

再者,本詩前三行中還有許多[s]音,[s]的發音方式是「摩擦子音」,發音時以舌尖抵著上排牙齒,送氣時讓舌、齒間因震動、摩擦而發音。給人一種顫動、粗糙之感,使人聯想到粗礪、蕭瑟之物。[s]音搭配上前文所述之[k]、[l]、[r],更增高山凜凜、爪粗硬、岩立的氣勢!
其實中文也有許多音韻和意義的巧妙關聯,專業的說法叫做「形聲多兼會意」。[註2]

[鷹]
--余光中 譯

他用彎手抓緊在岩際;
傍著落日,在漠漠的荒地,
背負著長空一碧,他危立。

蒼皺的大海在他的腳下爬;
他從峰壁上悄然俯察,
像一閃霹靂他驀地衝下。

[鷹]
--彭鏡禧、夏燕生 譯

他彎曲的手鉤住峭壁;
緊鄰太陽於孤寂之地,
青天環抱中,他挺立。

紋皺的海在下面蠕動;
他在山垣上伺機欲攻,
然後雷霆一般他俯衝。


[鷹]

他的鉤爪緊勾天狗崖
直薄天日於孤寂大塊
在青色穹蒼環繞下,站起來

皺紋滿面的大海匍伏在下
他瞭望於城垛般的山上
頃刻間,如閃電,他俯衝

請不要覺得上述音韻學的討論對高一學生來說太難,因為你在國一學K.K.音標時,就早已學過這些概念了,若你忘了,請複習一下吧!或是去請教你的英文老師,少年應有求知識的勇氣!

最後,關於這首詩的英文文法,其第三、第六行的結尾,使用了「掉尾句」(periodic sentence)。[註3]也就是將He stands in a place, which ringed with the azure world. 這個句子倒裝、簡化成Ringed with the azure world, he stands. 以及將And he falls like a thunderbolt. 倒裝成 And like a thunderbolt, he falls. 這其中的巧妙在於,He stands. 和 He falls.都是只有主詞(He)和動詞(stand、fall)而沒有「受詞」的「簡單句」,是最簡單的英文文法,但最簡單的東西也往往最有力道。同時,首詩是由兩個「三行體」(triplet)組成的,「三行體」是「十四行詩」(sonnet)中的一種分行分段的格式,以後我們若談到十四行詩再說明好了。[註4]

至於翻譯,你可以先比較一下譯詩押韻的方式有何不同,描述同樣概念時又選用哪些不同的詞彙,產生何種不同的效果。寫文章有時不過是一連串選詞彙的過程而已,只要能細心體會一首短詩,也不難獲得撰寫長篇大論的文法。其實你也不妨試著翻譯看看,挑戰一下能否拋棄上面所有的詞彙,但仍表達出同樣的意思,藉著創作自己的版本,來將這首詩「據為己有」。

接著,就本詩的內容而論,學弟,你有看過天空中的老鷹嗎?我從小在台北市長大,很難得見到,但我上大學住在政大宿舍時,有一天上午看到兩隻鷹在木柵的天空中盤旋,不斷盤旋,我可以聽見牠們偶然的鳴叫聲,牠們在天空中緩緩、緩緩地盤旋,幾乎永遠不會降下來似的…那是大概是十月多吧,我猜測我看到的是候鳥灰面鷲吧!那真是一種令我莫名其妙地感動的經驗。你生長在宜蘭,不知是否有更多機會看到老鷹呢?若讓你寫一篇〈鷹〉的作文,你會寫些什麼?你為何要寫鷹的這些而不寫鷹的那些呢?你對鷹的認識有多少、你對鷹的想像又有多少呢?為何你對鷹既不了解也不感興趣,或者,為何你早就對鷹好奇並做了一番探索了呢?(這些問題以後你可以換個標題拿去質問別人!)

在自然界中,鷹是食物鏈中的高級掠食者。在環境負載率的控制下,數量不多,同類生活場域的間隔亦很遠。鷹給人一種高高在上,孤傲獨立之感,因此丁尼生藉著描述鷹所棲息的環境,如「直薄天日」、「孤寂大塊」、「穹蒼環繞」、「大海匍伏在下」等景色,來襯托鷹稱孤道寡的非凡地位。真正描述到鷹本身時反而只強調兩件事而已——利爪和俯衝——這樣更增強了鷹的神秘性。若詳細敘述鷹的翎毛、硬喙、翅膀等等,反而會弄巧成拙,給人一種狹暱、玩弄鷹的死屍的感覺。

鷹也暗喻著人類社會中各行各業的佼佼者,暗喻著偉大的人無不緊握過去的經驗、知識與教訓,以如山的理性控制自己,臣服象徵情緒的大海(雖然大海仍一波波匍伏而來),這暗喻著偉大的人必先超乎一切,脫離世俗、人群的羈絆,但不是從此當隱士,而是不斷觀察局勢,伺機重返現實世界——如閃電般俯衝!對人來說,鷹能凌虐弱小如雞、兔,亦能捕捉蛇、鼠以除害,有能力的人亦如此。同時,詩人也如鷹,目光銳利、手筆不凡,觀察眾生百態,下筆時如迅雷,既準確又能以靈感啟發眾人——當然,對有志少年如你,這也隱含了某種「為學慎始」、「謀定而後動」的人生教訓。

學弟你用電腦時一定知道「解壓縮程式」的妙用,我們閱讀、詮釋一首詩,就像是設計一套自己的「解壓縮程式」,當然,有時也會解不出來,只看到一堆亂碼。〈鷹〉這首詩存成txt檔只有4KB,但「解壓縮」之後,它可能有40KB、甚至4MB的內容(你看,我這篇文章寫了半天只是8KB的txt檔而已),所謂的「不朽名作」就是能夠讓人不斷從中解讀出意義與靈感,這是丁尼生以他的靈感與智慧挑戰你的靈感與智慧,這是一場「作者」與「讀者」之間,透過「文本」(就是這首詩的本文),所進行的「智識競賽」(intellectual game)。例如,我前一陣子將這首詩改寫成另一版本:

[She Eagle]

She clasps the crag with crooked hands;
Close to the sun in lonely lands,
Ringed with the azure world, she stands.

The wrinkled sea beneath her crawls;
She watches from her mountain walls,
And like a thunderbolt she falls.

這則〈女鷹〉,頗為無聊,根本像是則冷笑話,但我若是針對「女性主義」而發的話,這則「擬態」(mimicry)可能就會引起熱戰了。(基本上,這只是我的無聊想像而已,學弟,請你多忍耐吧…)

好了,丁尼生之〈鷹〉就讀到這裡,你若有任何問題或感想,請e-mail告訴我。希望這首詩不會讓你覺得無聊。如果有可能的話,學弟,請把這首詩背起來,記在腦袋裡,這樣當你寂寞的時候,它能安慰你,當你徬徨的時候,它能鼓勵你,至少,當你寫英文考卷時,它能提醒你幾個生字,當你同樂會被罰表演才藝時,你能順利過關。

註釋:
(學弟,關於內文引用的這些書,只是我自己記下來做參考而已,當然,你若找來看,會發現這些書其實也不太難讀。)
[註1]Francis Katamba, An Introduction to Phonology, (London & New York: Longman, 1989), pp. 6-13.
[註2]黃永武,《形聲多兼會意考》,(台北:文史哲出版社,1992)。
[註3] 參考:彭鏡禧、夏燕生 譯著,《好詩大家讀》,(台北:書林,1989),頁24。
[註4]參考:余光中 譯註,《英詩譯註》,(台北:文星書店,1968),頁42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madev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