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英國女詩人Stevie Smith (1902-1971,以下簡稱S.S.)本名Florence Margaret Smith,之所以有Stevie這個暱稱,是因為一次與朋友在公園騎馬的時候,因身形矮小,朋友戲稱她像當時的小個子賽馬選手Steve Donoghue,故引以為筆名。S.S.出生於約克郡赫爾港(Hull, Yorkshire),她的父親是貿易代理商,在她三歲時離家出走下落不明,母親帶她投奔獨居在倫敦以北Palmer Green郊區的姑母Madge Smith,她時以後就一直與姑母同住,終身未婚。

S.S.畢業於Palmer Green High School及「北倫敦女子教會學校」(North London Collegiate School for Girls),雖然沒進大學唸書,但這兩所中等學校教學嚴格,她的法語和古典學的基礎相當深厚。S.S.畢業後進入一份小說雜誌The Strand Magazine 工作,擔任發行人兼總編Sir George Newnes (1851-1910)的私人秘書,後轉任另一位出版家Sir Neville Pearson的私人秘書,直到退休。SS於晚年榮獲各種詩獎,1966年獲得Chomondeley Award for Poetry,1969年獲得Queen's Gold Medal for Poetry。1971年,她因罹患腦腫瘤去世。

S.S.一輩子都住在倫敦郊區,並活躍於英國的藝文界,以言詞機敏的詩與口才聞名社交圈。她是人道主義與社會主義者喬治.奧威爾(George Orwell, 1903-1950)的紅粉知己,關於S.S.與奧威爾的親密友誼,她的一位朋友曾表示:「喬治當然是Stevie的密友之一,不過她總是與親密的朋友保持某種距離,她『會感到不自在,倘若友誼開始有點超友誼關係』」(she ‘would have felt nervous if it got too sexual’) 一本頗為八卦的傳記――Jeffrey Meyers的《奧威爾傳》(Orwell)這樣說:

1940年,伊內茲(Inez Holden)把奧威爾介紹給詩人、小說家斯蒂維.史密斯,後者是個古怪然而可愛的女人...斯蒂維大概言過其實地告訴過編輯諾拉.斯莫爾伍德(Nora Smallwood)她跟奧威爾「有親密關係」,馬格里奇(Muggeridge Malcolm)又傳播了這個傳聞,說奧威爾和斯蒂維在一個公園發生了關係,但(據安東尼.鮑威爾[Anthony Powell]所言)「那是個誤解,喬治想得到她,但沒能成功(她太聰明了)」

對於愛情,單身貴族的S.S.曾以詩明志:

我的精神陷入混亂,
長年來我掙扎著,
但現在我知道絕不可能
我絕不更接近朋友,
除了普通朋友之外的友誼,
愛也僅止於朋友之愛。


生性幽默的她,晚年曾要求朋友澄清世人對她的誤解,她說道:「別因為我沒結過婚就說我不懂感情(emotions),哪天我死了你要替我把話說清楚。我愛我的姑母。」S.S.不但幽默,也是毒舌派的評論家,當她論及女詩人時。竟是從反面入手:

「差勁的女詩人的人品比較端正,她們很少…酩酊大醉…鎯鐺入獄…射殺鋼琴師。她們的錯誤在於靈魂過於豐富而且陳腔濫調。她們喜歡密談(誰不是呢),與精靈、自然還有她們彼此之間,但她們的辭句卻不足以承載其交通…有些差勁的男詩人能夠取信於人…耍把戲與驚世駭俗成了天賦的代用品…好的詩人不分性別皆超乎於這些喧囂之上。」

她一直在出版社工作,並撰寫、出版了許多通俗小說,還算是頗受大眾歡迎;反而有很長一段時間,找不到出版社願意出版她的詩集。S.S.最後受到學院派批評家肯定的是她的詩。雖說S.S.似乎只是生活在中產階級的小世界裡,但她經歷了兩次慘痛的世界大戰,S.S.的詩,往往在輕鬆詼諧的語氣下,討論嚴肅沉重的主題,只是她不願用苦難的方式將苦難表達出來。

隨著閱讀的進展,我才發現Sylvia Plath自稱是Stevie的詩迷,她在1962年11月時曾寫信給Smith,希望能約她喝下午茶,並說:

I better say straight out that I am a Smith addict, a desperate Smith addict.(我最好直接了當的說我是個史密斯迷,無可救藥的史密斯迷。)

然而時年六十的Stevie並沒有把Sylvia放在心上,只是淡淡地回信說可以約時間見面,不過她已很少讀當代的詩作,也不曾讀過Plath的詩,然後就不了了之了。1963年2月,S.P.自殺,兩人並沒有機會見面。

S.S.的詩衍生自維多利亞時期的詩歌韻律風格(如Lord Tennyson, Robert Browning),並受到美國詩人愛倫坡(Edgar Allan Poe)的影響,其文句平淡天真的風格則可追溯到William Blake。以下摘譯英國文學批評家Michael Schmidt對S.S.幾段精闢的評論:

「但她已被評論家謹慎地對待;他們將她描繪成一位天真的作家,其詞隨性,其技天成。這顯示出她假裝天真,成功地塑造了自己的公眾形象......她不但隱藏了自己的博學多聞,更重要的是,隱藏了她對傳統的或文言的韻律形式的倚賴。」

「她的詩題更加顯示出她的風格,她善長寓新意於陳腔濫調與俗言套語中,她奇妙的感知,以及她對多愁善感的字句的俏皮用法切除了濫情(sentimentality)。」

「她的作品最大的特色就是韻律節奏,一種口語的節奏自然地在詩的節拍中溜來溜去,這種韻律感如此強烈,凌駕於文法結構的考量之上--因而找到了新形式,新語調。語言因此從傳統的束縛中解放,代之以一層細薄的新韻律,打油詩式的押韻(doggerel rhyme),諧音(assonance), 以及口語的語調,使其能表現出在更傳統的字句用法中無法展現的特殊性--當然, 她失去了某些形式上的效果。」

「她如何以語言本身為過時的詩的語言注入新生命?答案就是她的幽默感--不是反諷而是機智,機智恢復的語言的活力,使字句重新充滿意義。 如果某人悲傷地說「嗚呼」(alas),這是老套。如果某人俏皮地說「嗚呼」,如果使用得體的話,則幽默與哀悼並存。她的幽默感贖回了過時的語言。她的詩中總是天外飛來一筆淘氣的文字誤用(arch malapropisms)或現代的生活口語(modern colloquialisms),而且總是效果十足。」


參考書目: 

Stevie Smith, James MacGibbon, ed., Stevie Smith: Collected Poems, New York: A New Directions Book, 1983. Michael Schmidt, An Introduction to 50 Modern British Poets, London: Pan Books, 1979. Calvin Bedient, Eight Contemporary Poets, London: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1974. Frances Spalding, Stevie Smith: A Biography, U.K.: Sutton Publishing, 2002. 
杰弗里.邁耶斯(Jeffrey Meyers)著, 孫仲旭譯, 《奧威爾傳》(Orwell), 北京: 東方出版社, 2003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madeva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